喜報!美事達再添新榮譽稱號“功勛會長單位”
在進口奶粉橫掃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之后,進口牛奶來勢兇猛,正沖擊著中國的液態奶市場。來自中國乳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0-2013年中國液態奶進口量分別為1.59萬噸、4.05萬噸、9.38萬噸、19.5萬噸,近4年內常溫奶進口增長率高居乳制品品類第一。
第三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16日在福州舉行。為什么在歐美發達國家并不受歡迎的常溫奶,卻在大陸大行其道?為什么臺灣地區可以無視低成本進口常溫奶的競爭?當進口牛奶洶涌來襲的時候,以常溫奶為主的中國乳業,出路在哪里?海峽兩岸的專家、乳品企業,圍繞這些問題深入研討
中國奶協乳制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顧佳升認為,巴氏鮮奶是中國奶業轉型發展的一面旗幟,巴氏鮮奶龍頭企業將大有作為,成為引領中國奶業走出滅頂之災陰影的中堅力量。
在海峽對岸的臺灣,市場上也基本看不到常溫奶。臺灣乳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施宗雄指出,臺灣自產牛奶98%是以巴氏鮮奶形式消費,少數常溫奶(其稱保久奶)只是為了解決冬季剩余奶而生產。
施宗雄告訴記者,牛奶加熱影響最大的就是水溶性維生素和蛋白質。在加熱過程中,大約有10%的維生素B群和25%的維生素C流失;加熱程度越深,營養損失就越多。實驗表明,巴氏鮮奶的乳鐵蛋白(lactoferrin)是常溫奶的1800倍。“乳鐵蛋白是提升免疫力的重要成份,把它破壞掉簡直是暴殄天物。”
他說,與歐美發達國家巴氏鮮奶占比超過90%的情況相反,前幾年大陸巴氏鮮奶的市場占有率只有20%左右,三聚氰胺事件后,巴氏鮮奶快速增長,沿海發達城市占比已達到30%。
為何大陸市場常溫奶會占到7成以上?他認為,巴氏鮮奶要冷藏,保質期只有5-7天,銷售半徑比較小(300-500公里)。而長期以來,大陸乳業巨頭為解決北奶南運的問題,為了搶占領全國市場,只顧生產便于保存和長距離運輸的常溫奶,行業發展方向出現了偏離。同時,大陸市場常溫奶占據主要份額、消費者習慣喝常溫奶的情況,正好讓進口牛奶有機可乘,他們專門生產長保質期的常溫奶,傾銷到中國來。反正很多中國人自己喝的就是常溫奶,搞不懂兩種牛奶的區別。再加上前幾年國內常溫奶安全問題頻發,很多消費者就轉向進口牛奶。
當前熱銷的進口牛奶,本質上就是常溫奶,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并不受歡迎。施宗雄說,常溫奶的超高溫滅菌和超長保質期已讓營養大量流失,在臺灣進口常溫奶根本就沒有市場,因為大家喝的都是本土產的巴氏鮮奶。
他說,在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99%以上喝的也是巴氏鮮奶,也不存在進口常溫奶一說。專家們認為,巴氏鮮奶是中國乳業轉型的必然之路,將引領中國乳業的新未來。
今日推薦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