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综合区|中文字幕1区2区3区|av狠狠操|99re超碰|91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信息 > 信息詳情 > 返回
2014年中國奶業回顧與展望
2015-02-03 10:53:35 美事達農牧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到:

1. 2014年我國奶業回顧

?1.1 牛奶產量增長5.5%,達到3725萬噸
?
近年來我國奶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地表現出畜牧業固有的周期性,受制于消費增長的放緩,增長速度明顯變慢(見圖1)。我國奶業的發展更多受到國內乳制品供需平衡、養殖成本變化和國際乳制品市場的影響。由于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較高的奶價和良好的養殖效益,國內奶牛養殖積極性增加,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持續涌入奶業,奶牛進口量大增,加上良好的氣候條件和無疫情的影響,2014年我國牛奶產量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牛奶(生鮮乳)產量3725萬噸,比2013年的3531萬噸增加194萬噸,增長5.5%。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監測的規模牧場奶牛存欄2014年比2013年增加了4%,生鮮乳產量增加10%。在規模牧場奶牛存欄(全群100頭以上)占全國存欄比例的45%(農業部監測數據)的現狀下,規模牧場生鮮乳產量的增加抵消了小規模養殖戶退出帶來的減產。
?
圖1 2005-2014年我國奶牛存欄和牛奶產量情況
?
2014年我國進口改良種用牛21.54萬頭,比2013年增加110.7%,主要進口國是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烏拉圭。其中奶牛進口量約19.5萬頭。2008年至今,我國進口奶牛超過68萬頭,進口奶牛及其后代群體規模估計達到了140萬頭,對滿足我國規模牧場對牛源的需求和提高生鮮乳整體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1.2 乳品消費市場持續疲軟,乳制品加工出現負增長
?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我國大中城市人均乳制品購買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自2008年以來,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鮮奶消費量已從17公斤下降到14公斤左右;與此同時,農村居民的人均乳制品消費量雖然有所增長,但增速十分緩慢,目前人均消費只有6公斤左右。具體到2014年的乳品消費情況,雖然國家統計局不按月份公布乳品消費數據,但是,其公布的液態奶產量和干乳制品產量可以在很大程度反映消費數據的變化。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4年全國液態奶產量2400.12萬噸,下降0.91%;全國干乳制品產量251.70萬噸,下降4.17%,從產量來看,2014年干乳制品產量實際上下降到了2006年的水平。從這兩組數據的走勢不難看出,國內乳品消費市場已經進入了增速放緩的平臺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接連不斷的乳制品安全負面報道的影響,消費者信心還未得到完全恢復;另一方面是乳制品零售價格居高不下,市場奶類商品價格上漲導致需求下降,在2013-2014年度所謂的“奶荒”的影響下,乳品企業基本不再生產利潤微薄的袋裝白奶,加大了高端液態奶的生產比例,這種只瞄準高端,把牛奶當做奢侈品來做,而沒有考慮牛奶是大眾化的消費品和普通老百姓都消費得起的日常營養品,做了小部分富裕人群的市場,而忽視了60%以上的大眾消費市場,必然影響我國乳制品消費量的進一步增加。
?

1.3 乳制品進口依存度加大
?

2014年我國進口工業奶粉92.34萬噸,同比增加8.07%(見圖2),其中從新西蘭進口72.81萬噸,占比78.86%;另外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12.13萬噸。全年液態奶進口約32萬噸,同比增加70%。造成液態奶和固體乳制品進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價格因素,2014年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持續走低,全脂奶粉拍賣價格最低達到2400美元/噸,為2010年以來的最低點,與2013年最高價5245美元/噸相比下跌幅度達到了54%,按此價格折算奶粉的中國港口到岸價約為19700元/噸,遠低于國內奶粉生產成本3.5-4.0萬元/噸。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國內進口奶粉的庫存約25萬噸左右,國產奶粉庫存約15萬噸,去庫存壓力很大。
?

近年來我國乳制品的對外依存度逐漸加大,經測算2008年為5.2%,2010年達到13.3%,2013年達到23%。2014年進口乳制品折合成液態奶,約合1350萬噸。按照2014年國內生鮮乳產量3725萬噸左右的水平,加之進口的1350萬噸當量的液態奶,國內液態奶的供給總量在5075萬噸左右。換言之,2014年我國乳制品進口的依存度達到了27%。可以預測,未來幾年我國乳制品的進口依存度將有增無減。
?
圖2 2011-2014年我國奶粉進口量和進口價格
?
? ? 2015年上半年國內奶粉面臨著去庫存壓力,國際乳制品市場拋售壓力仍然很大,對上半年我國奶牛養殖業的沖擊依然存在,受此影響,2015年我國奶粉的進口量可能會下降。在當前國際奶粉價格在2萬元/噸的情況下(原料奶價格只能維持在1.7-1.8元/公斤),出口國的奶牛養殖者也在虧損經營,奶價已經降到了最低點,2015年下半年國際奶粉價格或會回升,下半年國內奶業形勢將會好轉。2015年液態奶進口仍會進一步增長。
?

1.4 干草進口量增加25.9%
?

??? 2014年我國進口干草100.5萬噸,同比增加25.9%,主要包括苜蓿草和燕麥草。進口苜蓿草總計88.4萬噸,同比增加16.8%。進口苜蓿來源國有所增加,包括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但仍以美國為主。全年進口燕麥草總計12.1萬噸,同比增加182.7%,進口燕麥干草全部來自于澳大利亞,受澳大利亞氣候等方面的影響,2015年燕麥草進口價格將會上漲。干草大量進口彌補了規模牧場對優質粗飼料的需求缺口。
?

1.5 生鮮乳收購價格持續下降
?

根據我國奶業生產的季節性規律,12月到2月應該是牛奶消費的旺季,也是牛奶生產的淡季,也應該是生鮮乳價格走高的季節,特別是隨著元旦和春節臨近,應是乳品企業為保障“兩節”貨源,加緊拓展奶源,滿足節日市場供應,擴大消費量的有利時機,然而,2014年的“兩節”乳品市場表現得異常平靜,乳品企業和商家所期待的“消費高峰”并未如約而至。為什么沒有出現生產和消費的“兩旺”高峰,關鍵的原因:一是主要乳制品,特別是液態奶進口量呈井噴式增長,2014年1-2月份奶粉進口量高達28.20萬噸,與2013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4.5%;二是生鮮乳價格、國內液態奶價格以及乳制品價格都呈火箭式上漲,2014年1月份規模化牧場生鮮乳的收購均價達到4.75元/公斤,個別牧場售價高到6元/公斤,主要液態奶和乳制品價格平均漲幅超過30%,很多企業由于奶源緊張放棄了利潤微薄的袋裝白奶和中檔的利樂枕產品,一味追求高端。由于消費市場平淡,消費不足,而同期國際市場的進口激增和國內產能增加重疊,造成國內乳品企業產品積壓,進而傳導到上游養殖業,造成生鮮乳價格持續走低,養殖效益下降,特別是散養戶和部分不規范和養殖水平低的養殖小區出現賣奶難,局部地區出現倒奶現象。
?

據農業部監測,2014年1月份最后一周全國生鮮乳價格(包括規模牧場、小區以及散養戶)已高達4.26元/公斤,而后生鮮乳價格一路下滑,到12月最后一周價格3.75元/公斤,而且月底跌幅更大,年內降幅達到12%(見圖3)。另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對全國近300家規模養殖場的價格監測,生鮮乳平均價格在1月份達到最高點4.75元/公斤,而后生鮮乳價格連續下降,截至12月底,已下降到4.15元/公斤,降幅達到12.6%(見圖4)。隨著生鮮乳合同的到期,乳企和奶牛養殖企業重新簽訂合同,2015年初生鮮乳價格會持續下降,就連7年來奶價一直上漲的廣東,2015年生鮮乳價格也將下降5%。
?

需要指出的是,這次國內生鮮乳價格下行是市場自身調節的理性回歸,2014年規模牧場生鮮乳全年均價4.43元/公斤,比2013年高出9%,比2012年高出23%,生鮮乳價格漲幅過快不利于奶業的健康穩定發展。目前國內的生鮮乳價格雖然與年初相比已經下降了很多,但是,仍比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新西蘭、美國、歐盟高40%左右。
?
圖3 農業部全國原料奶周價監測2011.1-2014.12
?
造成生鮮乳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除國內乳品消費市場疲軟等因素外,還與國際整體宏觀經濟形勢和國際生鮮乳價格下降趨勢有關,2014年全球的大宗商品價格如原油、鐵礦石價格年內下降達到50%,奶業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
圖4 2010年-2014年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示范牛場生鮮乳價格
?
1.6 大批小養殖場特別是散戶將要退出中國奶牛養殖的歷史舞臺
?

2014年,我國奶牛養殖主產區多省市出現倒奶現象,北方主產區形勢更嚴峻,山東、河北、青海、北京都出現了倒奶現象。根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調研,山東地區部分牧場拒收奶比例在10%左右,部分400公斤以下的小規模散養戶生鮮乳收購價格僅2.4-2.8元/公斤,河北地區同樣出現鮮奶拒收和限量現象,個別小區月拒奶次數超過60%;天津調查50多家牛場基本都有拒收現象,拒收比例在3-5%;黑龍江地區乳企對個別不足1噸奶量的小奶站開始停站拒收,總體收奶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5-10%。部分企業對合同外收奶價給出的價格僅有1元/公斤。根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統計,我國規模牧場的公斤奶生產成本在3.7元左右(圖5),每公斤尚有0.4元左右的利潤,加上時不時出現的拒奶現象,利潤空間已經被嚴重打壓。
?
圖5 2010年-2014年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示范牛場生鮮乳總成本
?
在乳品企業價格引導、養殖成本上升以及養殖方式落后和缺乏規模效益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中小養殖戶所面臨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隨著生鮮乳價格持續下降,奶牛價格也大幅下跌,加上乳品企業不斷提高的牛奶質量標準以及整改要求,小規模養殖戶很難再有發展空間,退出養殖業,是大部分人的選擇,部分通過以牛入股的方式聯合起來,組建合作社或者股份制公司,提高養殖規模化水平,滿足加工企業對收奶量的門檻需要。應該正確看待我國奶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小散戶的退出,不可否認他們曾為中國奶業的初期發展,為某些大企業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于我國勞動力日益短缺,以及養殖成本的增加,特別是乳品質量安全監管的要求,大部分養殖戶由于缺乏資金和土地不可能發展成為像歐洲那樣的家庭牧場模式,庭院式的畜牧業已經不適于環境保護和防疫的要求,通過這次養殖方式的轉型升級,我國奶牛養殖業的結構進一步優化,老牛、病牛以及低產牛的淘汰,牛群結構將更合理,單產水平提升,牛奶質量改善,養殖效益增加。
?

2. 2015年奶業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必然對奶業的未來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在消費市場疲軟、生產成本上升、進口奶粉增加、要素資源稀缺等多重壓力下,2015年將是我國奶業面臨嚴峻考驗的一年,尤其是3-9月,奶牛養殖行業將面臨更大挑戰。
?

2.1 乳品消費市場將繼續保持低增速狀態
?

受國際經濟進入通縮狀態以及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2015年國內乳品消費市場將繼續保持低增速狀態。根據測算,2014年城鄉居民乳品消費量比上年增長2%。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奶業經濟研究室設立在東北某大型超市固定觀測點的數據顯示,2014年前11個月各類乳品總銷售量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并未出現人們預期的大幅增長。與此同時,奶粉的進口量卻比上年增長接近20%。這表明,一方面我國城鄉居民乳品消費已經達到了低水平下的相對飽和,另一方面乳品市場的微量增長份額已完全讓位于進口乳品。據分析,造成乳品消費市場疲軟的原因有幾個重要方面:一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后續影響;二是城鄉居民消費習慣的影響;三是城鄉居民購買力影響;四是部分消費者群體消費偏好的影響;五是城鄉居民購買乳制品便利程度(可獲得性)的影響。
?

2.2生鮮乳價格上半年持續下降,下半年有望出現反彈
?

2015年,國內生鮮乳供給總量有可能發生絕對下降或相對下降。絕對下降是指生鮮乳總產量出現下滑,相對下降是指國內生鮮乳總產量占國內市場份額的比例(或稱自給率)會有所下降。2015年后,生鮮乳自給率下降將是我國奶業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新常態”。造成我國生鮮乳自給率下降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所謂“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發展模式。在這種發展模式的誘導下,商業資本大舉進入奶牛養殖業,乳品企業利用其市場壟斷地位和牛奶定價權,擠壓了中小規模養殖戶的盈利空間,加上牛奶價格持續下降,利潤不保,大部分散養戶和部分養殖小區不斷退出奶牛養殖業,由于目前奶源供應“相對過剩”和價格與利潤走低,外部資金進入奶牛養殖業的速度放緩,因此,國內生鮮乳供給能力會出現下降,但下降幅度受到2015年天氣、疫情、國際奶粉價格的走勢以及國內實際奶牛頭數和生鮮乳供應能力等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歐盟配額制取消后奶粉的國際競爭力影響較大。
?

2.3 進口乳制品繼續增長,奶業發展模式將受到更大沖擊
?

當前國際奶業生產整體形勢是供大于求,原料奶價格持續下降。受高奶價影響,2013/14年度歐盟奶產量同比增長近5%,預測2014/15年度歐盟奶產量增長為3%。目前歐盟每年生產配額1.4億噸,2015年3月歐盟取消牛奶配額,有專家預估2015-2020年增產潛力達到8%,增加1100萬噸牛奶。新西蘭牛奶產量未來平均每年增長5%左右,按此增速計算,到2020年新西蘭牛奶產量達到3000萬噸,增加1000萬噸。IFCN(國際奶農聯盟)預計未來5年國際奶價將進入下行通道,由0.548美元/公斤下降至2020年的0.445美元/公斤,降19.1%。根據測算,國際乳制品市場供給的增長可以彌補2020年我國對乳制品需求的缺口,國際市場極具競爭力的乳制品將對我國奶牛養殖業形成沖擊。在政府不采取短期措施的情況下,進口乳制品仍將快速增長。
?

2015年,國內奶業的“高投入、高產出”產業發展模式將受到更大沖擊。長期以來,國內乳品加工企業一直致力于培育高端消費人群,開發高端乳制品市場,而后,再以高投入打造優質奶源,并以高價格把產品賣給消費者,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高投入、高產出”產業發展模式。到目前為止,乳品企業采取的高端品牌市場營銷策略是成功的,因為近幾年來國內乳品市場的增長主要是高端品牌的增長,乳品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是高端市場的競爭。然而,隨著中新自由貿易協定和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以及對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高度開放的奶業政策,不僅洋奶粉在國內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而且常溫奶、甚至是低溫奶也正在源源不斷地進入國內市場。與洋品牌相比,國內的高端品牌的競爭力到底如何?還需要時間和市場的驗證。國內乳品企業培育出來的高端市場可能會被洋品牌蠶食。另一方面,“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發展模式可能在國際競爭中喪失了比較優勢。因而,在完全開放市場條件下,國內高端品牌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

2.4 奶業發展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

2015年,國內奶業發展除了面臨乳品消費市場疲軟的壓力和進口乳制品激增帶來的市場競爭壓力之外,還面臨著其他一些壓力。一是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越來越大。根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對全國近300家標準化規模養殖企業的監測數據,自2010年以來,國內生鮮乳生產成本逐年上升,2014年平均為每公斤3.70元。與此同時,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法國、荷蘭、美國等國家的生鮮乳收購價格基本在2.80元-3.20元/公斤。換言之,國內的養殖成本已經高出主要發達國家的生鮮乳價格。二是生產要素供給的壓力越來越大。生產要素主要指土地、資金、人力資本。土地方面,政府對大規模牧場建設用地越來越謹慎;資金方面,牛和牛舍均不能作為抵壓物,所以牧場建設所需資金只能靠企業自己解決;人力資源方面,大型牧場所需的管理人員奇缺,特別是萬頭牧場。三是行業被監管的壓力越來越大。奶業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環境污染等方面一直處于社會輿論的漩渦,因此,政府的監管力度將越來越大,媒體和社會的關注度將越來越高。
?

3. 2015年奶業發展建議

?2014年,我國奶業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就,乳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養殖業的技術和裝備水平也在不斷進步,乳品加工行業的較高盈利狀況令人興奮。但是,一些困擾我國奶業發展的體制性問題和政策性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以及如何應對奶業面臨的困境,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

3.1 積極應對解決生鮮乳的過剩和賣奶難困境
?

產業鏈各主體可采取綜合措施應對當前奶業困境,保障奶業生產的穩定。(1)政府對進口乳制品采取“技術貿易壁壘”和加強檢測等措施,緩沖國際乳制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和大量涌入對我國生鮮乳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2)各級政府和行業協會借鑒上海奶業發展經驗,聯合企業和專家建立生鮮乳價格協商機制和第三方檢測制度,確定最低收購價格,保證乳品加工企業、養殖企業市場地位的平等性。加強生鮮乳購銷合同履約的執法監督,嚴厲查處單方面違約行為。(3)國內養殖企業通過多種措施調節生鮮乳生產的盈虧平衡點,通過降低飼料成本、減少擠奶次數、淘汰低產和問題奶牛等方式降低生產成本,調節生鮮乳產量,以減少養殖企業的合同壓力。(4)國內奶牛養殖行業練好“內功”,從養殖科技水平、人才培養等方面建設高效率、低成本的奶業,提高競爭力。
?

3.2 努力保護好現有的生鮮乳供給能力
?

各級政府應努力保護現有的生鮮乳生產能力。一是借助國家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等奶業扶持政策,轉變補貼方式,可借鑒河北豐寧地區現有養殖小區改造的經驗,從組織形式、硬件條件、生產模式等方面推進養殖小區的牧場化改造。二是要保護好養牛的牧民。采取政策措施促進草原牧區奶牛養殖戶的轉型升級,借鑒內蒙古奶聯社在呼倫貝爾市打造的合作家庭牧場,推廣“夏秋放牧、冬春舍飼”的養殖模式。三是要保護好中小養殖場(戶)。使奶牛存欄水平不至于大幅滑坡。
?

3.3 全力打造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模式
?

應該看到,我國奶業所采取的“高投入、高產出”的發展模式是缺乏競爭力的,也是不可持續的。因此,2015年及其以后若干年內,我國奶業應在打造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模式上有重大突破。一是要全力打造種養一體化的養殖模式。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結合是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和經驗。實行“種養一體化”養殖模式,在保障奶牛場優質粗飼料基本自給的同時,又可以做到糞污100%還田。可建立牧場建設準入制度,對新建牧場配備土地進行規范。二是要全力打造產加一體化的加工模式。當前,可由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牽頭成立奶業合作社或牧場聯盟,真正代表養殖環節的利益,并鼓勵加工企業和養殖場交叉持股,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三是全力打造行業一體化的組織模式。發達國家的奶農專業合作組織是由基層合作社、區域合作社和全國合作社聯盟三級行業組織構成的一體化的產業組織體系,三級組織之間有分工也有合作,共同組成了一個具有自治能力的產業。
?

3.4 大力開發差異化的奶類動物資源
?

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生產趨同化的產品無異于把我國奶業逼入死胡同。因此,開發和利用我國豐富的奶類動物資源已經迫在眉睫。一是發展乳肉兼用牛。乳肉兼用牛的主要優點在于既產奶又產肉、抗逆性強,技術要求相對較低,養殖場(戶)可以取得良好的綜合經濟效益。二是逐漸在南方發展奶業,改變消費和供給的不平衡。在我國南方發展耐熱的奶牛品種,還可借鑒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經驗,大力開發和利用豐富的水牛資源,把更多的水牛改良成奶水牛,把奶水牛產業做大做強。三是大力發展奶山羊、奶牦牛產業。研究表明,奶山羊具有節糧、節水、環保、耐粗飼、養殖成本低等優點,適合于許多地區氣候環境;山羊奶營養豐富,老少皆宜,我國應大幅度提升奶山羊產業的戰略地位。發展奶牦牛產業提高牦牛的綜合生產性能,對于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繁榮和穩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3.5 引導乳制品消費和公益性宣傳,糾正乳制品加工亂象
?

(1)國家和行業協會通過公益廣告和行業宣傳等方式,倡導健康飲奶,提倡每天飲奶,宣傳國內奶業近年來在質量安全方面取得的進步,增加消費者的理性選擇和對國產牛奶的信心。(2)巴氏奶被稱為我國乳制品消費市場的最后一塊自有陣地,政府要提倡、引導巴氏奶的發展和消費,在頂層設計上將巴氏奶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進行扶持和政策傾斜。(3)在乳制品加工市場嚴格執行“液態乳標鮮、標純、標復原”的三標規定,完善檢測方法,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糾正乳制品加工的亂象,給消費者以知情權。(4)乳品加工企業在產品結構上做到大眾化產品和高端產品并重,避免乳制品的高端化,讓普通老百姓的飲奶習慣得以保持,整體上提高乳制品的消費水平。
閱讀:816
發布于:山東省濟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