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年初,以河北、山東、內蒙古為代表的主要產奶省份均出現“賣奶難”而發生“倒奶”、“殺牛”現象。隨后,農業部下發了《關于協調處理賣奶難穩定奶業生產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要組織協調加工企業保證生鮮乳收購。
? ? ? ? “倒奶”、“殺牛”事件已過去近半年,但問題并未因時間的推移而徹底解決。繼中國經濟導報《善待奶農,奶業才能真正長大》報道后,近日,記者在對部分地方奶牛養殖場采訪時發現,因鮮奶價格持續低迷,養殖戶虧損嚴重,不得已“倒奶”、“賣牛”的現象仍在持續,我國乳業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深度調整期。
? ? 當前,國內外市場環境發生變化,中國乳業正經歷一場“寒冬”。就國際而言,乳品整體供過于求;就國內而言,奶牛養殖仍處于轉型調整階段:奶價難回溫,小規模養殖戶繼續退出市場,在規模化養殖尚未完全發展起來之前,若此現象持續不減,對國內乳業無疑會造成重創。 業內人士認為,乳業“過剩”與“危機”是在產業調整中出現的、是結構性、暫時性的。“把潛在的市場需求變為現實消費能力,中國乳業的發展才有不竭動力。”山東省奶業協會會長張志民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說。 奶農難更生,產業待規范 如果你看到某條廢水溝里的水呈乳白色,不要認為是水出了問題,“現在,我們每天晚上要把4~5噸牛奶倒進廢水溝。”陜西榆林蒙靖牧場養殖戶閆喜利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此舉是不得已而為之,“現在奶不好賣,雖然奶販子已狠壓了價格,但有時還會好幾天都不來收,牛奶新鮮度不好,只能忍痛倒掉。” 同樣,山東濱州某養殖場養殖戶李先生也無奈地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說,“現在,每天都是賠錢在賣奶,為了維持養殖場的運營,只能賣牛了。” 閆喜利與李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為何在農業部下發《關于協調處理賣奶難穩定奶業生產的緊急通知》(下文簡稱《通知》)后,奶農還會處于“苦不堪言”的窘地?
? ? ? 對此,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主要原因是目前乳品企業打包奶粉庫存偏高。” 《通知》中明確要求,密切監測生鮮乳銷售形勢,通過各種形式督促乳品企業履行收購合同,積極收購,善待奶農,力爭做到不拒收、不倒奶、少限收、少賣牛。 不過,閆喜利告訴記者,“之前我們養殖場和一些大型乳企合作,經營情況較好。但自去年10月合同到期后,這些乳企便不再續簽合同。”
? ? ? ?“在鬧‘奶荒’的時候,這些大型乳企直接上門收奶,我們有多少他們收多少。”在談及為什么不再與相關乳企簽訂有效合約時,李先生苦笑著對記者說,“現在有些乳企以各種理由拒收,比如會告知我們的鮮奶檢測不合格。”
? ? ? ? 內蒙古相關部門調查顯示,乳品企業在生鮮乳收購標準問題上存在“雙重標準”。生鮮乳過剩時,乳品加工企業常執行相對較高標準;當生鮮乳供應不足時,乳品企業間相互爭搶奶源,此時檢測標準相對降低。
? ? 針對奶農難以應對的“乳危機”,張志民則對記者坦言,限收、拒收的現象在一些地方仍然發生,給養殖戶造成較大損失。 有觀點將造成此次乳業危機的原因歸于奶粉的大量進口,以及國際市場的影響。
? ? ? ? ?張志民則認為,大量進口奶粉只是這次“危機”的導火索。在他看來,整個乳制品產業生產脆弱、加工過剩、消費疲軟,市場不成熟,消費推動產業的原動力明顯不足。 對此,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解釋說,國內奶牛養殖行業提供的原料奶價格水平高于進口原料,企業基于成本考慮選擇海外奶源;國內奶牛養殖行業中,有部分中小規模參與者抵御風險能力弱;下游乳制品加工環節處于強勢地位,上游養殖環節處于被動境地,加工環節并未充分融合。
? ? ? 奶賤不如水,奶農盼回溫 “2013年鬧‘奶荒’的時候,我們的每公斤鮮奶能賣6元。”在李先生看來,其實每公斤鮮奶能賣4元就心滿意足了。 但現在,奶販子收李先生每公斤鮮奶價格僅為1.5元,閆喜利的養殖場每公斤鮮奶收購價也僅在1.5元~1.8元之間徘徊。這連成本價的一半還不到。
? 自2013年下半年“奶荒”后,鮮奶價格曾一路飆升,很多養殖戶發現商機,高價買入奶牛,轉戰奶牛養殖。然而,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狀態,加上多方面原因致使鮮奶收購價狂跌不止。經歷“危機”的中小乳企難以維系,收購養殖戶鮮奶的乳企減少,養殖戶為找出路只好將鮮奶低價賣給奶販子。
? ? 由于乳企基本滿足于從散養農戶中收購鮮奶加工出售,“這種模式存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乳企對奶農壓價,奶農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表示。
? ? ? ? “從生鮮乳的收購價格上看,‘乳業危機’情況沒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轉。”張志民告訴記者,山東省畜產品市場行情分析,今年第16周的牛奶價格連續3周持平,是近4年來同期最低水平。“不過,近期奶價開始出現筑底企穩的跡象,何時會出現回升,還需觀察。”
? ? ? ? ?在談及對自己的養殖場未來道路有何規劃時,李先生說道,“還是期待中國乳業能好起來,雖然一直在賠錢做,但做這行這么多年,把牛賣了去做別的還是不舍得。” 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隨著“退出增加”或產量減少,生鮮乳價格有望結束下跌,但今年奶價總體上會低于去年平均水平。 庫存積壓重,價格難理性 面對現狀,不僅奶農“發愁”,乳企同樣在“求解”。原奶價格較高的情況下,國內奶粉生產利潤快速由正轉負,大多中小奶粉企業減產、停產,造成奶源出現相對過剩。 “迫于保護自控奶源以及地方政府要求的收奶壓力,企業高價收購原奶。但由于市場銷售不能實現同步,大部分原奶進行噴粉入庫,占用幾十億資金。”宋亮告訴記者,目前企業奶粉積壓20萬~30萬噸,企業庫存調劑供求功能已經失效。
? ? 由于進口的大包奶粉價格低廉,外加部分區域關稅優惠,使得此前國內企業購買大量大包粉。但海關統計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共進口奶粉22.04萬噸,同比減少47.61%。 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這是由于乳企的積壓,不少企業仍在消化去年庫存,業界預測全年進口量將縮水。 需要注意的是,自4月1日起,歐盟牛奶配額制正式終結,國內乳企該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歐洲乳制品?多位專家表示,應采取“價格戰”,緊跟“渠道升級”方向。 首先看價格,歐盟牛奶配額制的放開后,其價格仍有下降空間。因此有專家預測,未來整個國內乳制品價格都將逐步呈現下降態勢。
? ? 其次,洋品牌之所以在國內“受捧”,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對于國外產品質量安全的信任。但據了解,在奶源質量、生產工藝等方面,國內乳企已達國際水平。 雖然自去年以來,為吸引消費者,商家對奶制品不斷進行促銷讓利,但仍難挽留消費熱情。對于中國乳企而言,如何處理好供應飽和、價格回歸理性等問題尤為重要。 “應建立奶粉臨時儲備,增強收奶積極性,提升養殖戶信心,進一步遏制倒奶面擴大趨勢,避免再次殺牛。”宋亮建議說,還要提升國內乳品各項生產指標,引導企業盡量使用原奶作為生產原料;通過技術標準,提升進口乳品準入門檻,保障優質乳品進入中國市場。
? 規模需適度,轉型尋出路
? ? ?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未來畜牧業向現代化轉型的主體——中小規模養殖場,是目前“倒奶”的主體,占整體比例約七成。他們是實現適度規模養殖,推動家庭牧場及合作社發展的中堅力量。
? ? ? 張志民也表示,“家庭牧場、規模化養殖場是中國奶業發展方向,是中國奶業發展的基礎。” 他建議說,可遵循“整合存量、全程托管、規范運作、實現共贏”的發展方針,采取“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等多種模式,把中小牧場的牧草、飼料、加工、設備、原奶銷售、資金等要素有機結合,較好地解決中小牧場技術水平低、管理水平弱、抗市場風險能力差,經營收益無保障的“痼疾”。
? ? ? 此外,建立多元化乳品加工流通機制,是中國奶業走出困境的一個重要途徑。“實行大、中、小、微多元化乳品加工產業政策,有利于產業的發展。”張志民表示。 當前,我國中小養殖戶承擔市場風險較大,牛奶銷售困難及貨款難現象仍普遍存在,養殖戶積極性不高,在形成適度規模的道路上還存在一定阻礙。
? 谷繼承對記者說,若要發展和壯大中國奶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走現代奶業之路。“要平衡奶農和乳企利益,必須走一體化之路,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就我國養殖、加工和銷售而言,可探索通過股份制的形式實現利益聯結。”
? ? ? ?宋亮也表示,“應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拓寬融資渠道;加快畜牧養殖保險制度推行,降低養殖風險。”
? ? 針對未來中國畜牧業適度規模的發展,宋亮建議要減少散養和超大規模養殖,財政養殖規模補貼應適度。還要加快推動農村土地流轉改革,推動產業組織模式升級。